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保護傳統村落
熱點背景:
近日,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等部門聯合發布的名錄顯示,我國傳統村落已達4000余個。不久前,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對200多個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從調研結果看,近年來我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取得很大成績,各地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和保護細則,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保護格局初步形成。但是,傳統村落保護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加以改進。
命題:
當前,我國高度重視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各地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和保護細則,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保護格局初步形成。但是,傳統村落保護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此,你怎么看?
中公分析:
傳統村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人們的鄉愁記憶,保護傳統村落對于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對于傳統村落的保護應該一直在路上,不容放松。
保護傳統村落有利于增強、保護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即是對傳統村落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傳承載體的保護,有助于村落文化的傳承,有助于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從而當地居民的歸屬感、文化自信感、民族自豪感。此外,還可以將一些具有重大歷史紀念價值的傳統村落作為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這對于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全民的愛國主義熱情有著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也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不僅建立了有效的保護機制,而且多種保護手段并舉,使大批古建筑得到及時的修復及有效的保護,有效減緩了傳統村落的消亡速度,保護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然而卻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集中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保護理念出現偏差。保護傳統村落理應重視保護其歷史文化價值,但一些地方重開發、輕保護,重規劃、輕實施,重面子、輕里子,重建筑、輕文化,偏離了傳統村落保護的目的。
二是保護責任主體不清。在傳統村落保護中,管理部門眾多,導致權責主體不夠明確,監督與評估機制也不健全。
三是保護資金來源單一。大部分保護工作單靠地方財政撥款,這遠遠不夠,但由于缺乏相關政策法規,目前社會資金還沒有適當的進入渠道。
此外,一些地方過度開發利用導致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第一、轉變保護理念。保護當地特色文化,防止同質化,既保護物質文化遺產,也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堅持開發利用活動與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相適應,注重保留原汁原味,重視當地居民在創造、傳承文化中的作用,重視保護當地居民的利益。
第二、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一是明確保護的范圍和標準,尊重原住居民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二是確定權責主體,明確誰來管、怎么管、管什么的問題。
第三、完善評估與監管機制,凡涉及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的建設項目或工程,應依法接受評估和認定。建立定期檢查報告以及責任考核機制,防止因旅游開發而破壞原有生態、景觀、建筑、環境。
第四、建立多渠道資金籌措機制,在穩定財政資金投入的前提下,適當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傳統村落保護,建立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協同保護機制。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