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考面試熱點:中國教育應告別“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
【熱點背景】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6月21日在成都表示,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
【命題】
當前中國教育呈現“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教育部部長強調此現象應該有所扭轉。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反映出當前我國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教育部的明確表態也充分表明了下一輪教育改革的決心與方向,各級教育部門應該形成系統性,相互配合,合力解決這一突出問題,讓教育回到本來的樣子。
不可否認我國的教育改革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步,在培養學生方面更加注重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挖掘,也確實為我國整體人才質量和水平的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從當前我國的整體形勢發生深刻變革的今天,這種改革的力度還遠遠不夠。當前的教育依然是重視分數與智力開發,而忽視了對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比較重要的德育、美育教育。這無法順應當前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更難以讓人才在脫離之后迅速適應社會,導致了一些大學生畢業等于失業,白紙一張,社會適應性差,比較盲目,浮躁等諸多問題。
當前的中學教育學業壓力繁重,無論是正常的授課內容,還是課外輔導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導致一些學生和家長盲目拔高,過分的壓力會讓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而進入大學之后,由于沒有明顯的壓力,就會導致當前的大學課堂,“翹課族”、“低頭族”、“睡覺族”;課堂外,沉迷游戲、購物、賺錢、吃喝玩樂的人比比皆是。本應該在大學生身上體現的嚴謹,求實,奮斗,德行等一些品質卻與大學生漸行漸遠。
“少年強則國家強”,教育作為讓青年人成長成才的重要手段無疑要正視本身存在的問題。首先,中學階段的減負工作要嚴格落實到位,從校內嚴控,到規范校外補課班等一系列舉措要配合的相得益彰,真正從保護學生權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真正培養能力的角度出發,讓中學變成快樂的,輕松的。其次,拓寬人才選拔方式,改變憑分數論英雄的大學錄取制度,并改變當前大學“嚴進寬出”的局面。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想上的大學,也要讓學生在大學里面都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再次,大學教育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估,要從多角度測查學生的學習結果,改變傳統的筆試考試為校內實踐,校外活動,筆試面試相結合的方式,不但要讓學生掌握重視,更要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最后,各級部門要加強內部聯系,形成一個學生完整的培訓體系,不能各自為政,要把教育從一而終的做好,有持續性的同時要有延續性,中學要為大學提供學生的培養建議,大學也要給中學相應的反饋,共同摸索一套先進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的讓教育回到本來有的樣子。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