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面試,如何定式思維?
2019年各地省考、事業單位面試已然落下帷幕,通過分析今年試題不難發現,各地不僅有老題新出的情況,考官們更喜歡出其不意,必須承認反模板化的風潮已經悄然刮起。各位考生要想,如何打破定式思維,脫穎而出就是擺在大家面前不得不逾越的一個難題。中公教育專家在此進行講解。
要想跨過這個難關,我們就必須弄明白面試為何?面試不僅僅是人事測評的一種形式,更關鍵的是這種形式能夠通過規范化的設計選拔出真正需要的人才。公職結構化面試隨著幾十年發展,越來越規范,考察的內容也日趨穩定,其核心還是對于一個人思維能力的測查,不過要求會越來越高。俗話說,思維決定格局,人與人的不同就在于每個人對待事物的思維方式不同,從而使得最終結果會出現差異。因此,作為公職人員,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就更需要多元化思維去解決這些問題。
然而很多考生在面試備考過程中,卻把對于面試的學習等同于答題思路的學習,久而久之思維就會被束縛,例如對于社會現象的分析,只能從影響、原因的角度展開,更有甚者只能是照搬照套,完全不根據具體的問題展開,就容易陷入模式化、套路化的回答中,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
其實我們并不能說答題思路有錯,因為它可以在大家不知如何作答的時候有話可說。但同樣我們也要認識到,答題思路并未分析問題的解,更需要各位考生在分析問題時能夠結合答題思路能夠有更多的思考,多角度和深度相結合,逐漸培養思考的習慣。正如“銀河補習班”中馬爸爸對于“缺根弦”的兒子馬飛所要求的那樣:一直想,這也正是大家結構化面試學習中所最需要的。
與此同時,我們在想的同時也需要有抓手,那就是結合具體題干展開分析,要學會從題干中要答案,不可天馬行空隨意瞎想。
【例題】傳統劇種如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精粹,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傳統藝術的發展受到了流行歌曲等新生藝術的沖擊,據調查顯示我國傳統劇種平均每兩年消失一種。對于這一現象,你怎么看?
通過閱讀題干可知該題目主要圍繞傳統劇種的問題分析,同時要利用好題干中的幾個關鍵信息,如豫劇、黃梅戲、京劇等傳統劇種的特點、傳統文化、時代的發展、流行歌曲等新生藝術沖擊、每兩年消失一種等角度展開。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