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面試能力技巧之綜合分析能力
在公務員結構化面試備考中,有不少考生正逐漸走向“偏執”與“應試化”,從而忽略了結構化面試考察的本質——公務人員的基礎能力,導致有些考生在答題時只記得“方法”,而沒有針對性的展示自身的“能力”。今天中公教育專家以綜合分析能力為例,告訴大家如何自身能力。
一、明確方向,有“的”放矢
綜合分析能力源自于現實生活。例如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朋友”,往往在接觸的瞬間,我們就對其有了比較“直觀”的“印象”,如大方、自信、文質彬彬亦或是“不值得”交往等等,其實這就是綜合分析能力的一種展示:即將復雜的事物簡單化。因此,在結構化面試中,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答題”,更要將眼前的“復雜事物”——“題目話題”簡單化地呈現給考官。
因此,我們在備考中想要自身的綜合分析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摒棄各類“應試”的想法,明確作答題目的目標——將復雜事物簡單化。
二、關注時事,厚“積”薄發
不論綜合分析能力如何考查,其題目背景一定根基于社會現實,例如各省公考面試常型包括社會現象、政策、名言警句等等。所以,在備考中綜合分析能力,要廣泛而有重點的了解當前社會熱點時事。一方面,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范圍比較廣,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民生、工作事務等各個領域,各省面試側重點不同,因此,需要廣泛瀏覽近半年的社會熱點事件,可以從一些新聞網站中獲取一手信息,作為自己論述的內容;另一方面,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針對性也比較強,所以在了解時事熱點時要“重分析”“輕對策”(一般普遍性。具體方向請結合報考地考情),像一些時評類內容為掌握的重點。當然,對于一些多次“進面”的考生建議可以多記憶一些語言表達內容(好詞、好句)。
三、歸納概括,張“本”繼末
在充實的內容積累下,各位考生可以嘗試將自己的分析思路進行整理,例如對于當前熱議的社會現象,歸納自己的分析思路和特點,既可以是背景分析-影響分析-原因分析,也可以是背景分析-現狀論述-發展趨勢。總而言之,要有一個清晰的思維邏輯,能讓自己在短時間內展現出比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當然,更高地要求亦是的標準,則在于可以透過現象看到其背后的本質,因此,也更需要對“同類”時事進行歸納整理,鍛煉自身的分析能力。
最后再?嗦兩句:由“簡”入“繁”易,由“繁”入“簡”難。
如果各位考生能按照以上三種方法和思路進行練習,綜合分析能力一定會有長足的進步。但是,面試的“核心”還在于語言表達,往往考場內的作答時間是有限的,所有更需要在短時間內通過口述的方式,展現自身的綜合分析能力。因此,在綜合分析能力有所,特別是內容豐富、邏輯清晰的前提下,還需重點練習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