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綜合分析題作答之思維層面
綜合分析能力是公職類面試考試中重點測查的一項能力,與之相對的綜合分析題型也成了面試中的常。但是,考生普遍都會覺得綜合分析題好難,今天中公教育研究專家就從思維層面講解下如何答好綜合分析。
第一、綜合分析思維
綜合分析思維其實是一種邏輯思維能力,細分成綜合思維和分析思維。
綜合思維指頭腦中將事物各部分或者要素相互建立聯系、整合,并概括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簡而言之就是總結概括做判斷。例如:醫生給病人看病,結合檢查結果和談話給病人作出診斷。
分析思維指腦中將一事物按照需要分解成若干部分或者要素加以理解的思維過程,簡單說就是將復雜或者抽象事物簡單化、具象化,便于理解和探尋本質。以看病為例,醫生為更清晰地了解患者病情安排各項檢查。
而綜合分析題型往往要求考生針對某一事理談看法,這就需要考生運用到綜合分析思維,做到總結概括下定論和分析論述講事理。
例題: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引發熱議,你怎么看?
思路講解:
1、總結概括下定論。如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折射出當前高校存在的嚴重的學術造假問題,破壞了教育公平,應嚴肅處理。
2、分析論述講事理。如闡述其現狀、影響、原因。
第二、政府思維
作為準公職人員在考慮問題時就需具備政府思維。所謂政府思維主要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客觀認識問題、理性分析問題、有效解決問題。
客觀認識問題即要求考生能夠實事求是、善于發現問題、敢于面對問題,不逃避;
理性分析問題即要求考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獨立思考抓住事物核心,縷清事理,明白前因和后果,做到不盲目、不膚淺;
有效解決問題即要求考生以問題和結果為導向,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措施解決問題。
例題:不少鄉鎮存在“逆向調研”的現象,即:先寫好調研報告,根據報告“量身定做”問卷,再下基層找例證。這樣一來,省時省力又省心。你怎么看?
思路講解:
1、客觀認識問題:認識到“逆向調研”是形式主義,是作風不正的表現,而非真是省時省力的好方式。
2、理性分析問題:分析清楚后果和前因。既要看到其危害,如不利群眾真實意見反饋、上級決策、后續工作開展、政府形象等;也要看清其原因,如認識偏差、形式主義思想、審核監督不到位、工作負擔重等;
3、有效解決問題:針對問題和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如加強思想教育、完善考核、加強審核監督、工作合并減負等。
第三、辯證思維
客觀事物都在不停歇的發展變化中,并非靜止的、孤立的,所以考生在看待事物時就需要具備辯證思維。辯證思維主要包含3部分內容:聯系的思維、發展的思維、全面的思維。
聯系的思維強調了客觀事物間的聯系性,并非獨立,如的“蝴蝶效應”。這就要求考生在看待問題時能發散思維,由一事物聯想到其對其它相關事與物的影響。這也可理解為橫向思維或者空間維度;
發展的思維指事物都在隨時間不停的變化著、發展著,需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由古及今再到未來,看問題要透徹。其可以理解為縱向思維或者時間維度;
全面的思維指在時空整體上全面地思考一事物的橫向聯系和縱向發展過程。換言之,就是多方面、多角度、多方位的考慮問題。
例題:新聞客戶端利用大數據技術,根據每個用戶的上網瀏覽記錄來了解用戶閱讀習慣,分析用戶喜好,進而及時向用戶推送大量類似的新聞。對此,你怎么看?
1、聯系的思維:該題中直接相關的有用戶和新聞媒體,但其也將間接的影響到傳統紙媒的發展;
2、發展的思維:從當下來看能夠閱讀效率,但長此以往可能會閱讀內容受限,知識面過窄;
3、全面的思維:既要看到該方式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如用戶粘度、閱讀效率等;也要認識到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如隱私泄露、閱讀面過窄、知識固化、紙媒發展沖擊等;
最后,中公教育專家提醒廣大考生思維理念是為道,唯有勤加練習方能靈活運用,真正答出題目的高度、深度和廣度,讓考官刮目相看。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