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考行測:同比環比區別大,細節對照它
資料分析的考查在行測考試中屬于投入與產出成正比的部分,拿分率較高,也是絕大多數考生在行測考試中必答的一部分,而在資料分析的材料中統計數據或命題可能會出現不同時期作比較的問題,而直觀、簡單的材料或命題會明確給出哪兩個時期作比較,如“2015年比2014年”、“2014年上半年與上年同期相比”等,但有些時候會變換比較的方式來統計材料或命題,如“2017年下半年,全國進口藥品數量同比增速低于上月水平的月份有幾個?”“2017年第四季度各月全國進口藥品金額環比增長率是?”同比、環比又是什么意思呢?與哪個時期作比較呢?接下來中公教育專家帶大家來細細研究。
【知識必備】
同比:以的時間概念為標準向過去循環一個周期進行比較。
環比:以最小的時間概念為標準向過去循環一個周期進行比較。
同比、環比的概念大家基本了解,我們主要以例子讓大家充分明確比較情況:
希望大家能通過上面幾個例子弄清楚同比、環比是與什么時期作比較,但實際我們命題中很少出現最小時間單位是以“日”為單位的,試題中也為出現以五年規劃時期為時間單位的,比較常見的時間單位為“年”,大家多多做試題,靈活掌握。
【例題精講-2018國考試題】
1.2016年在線旅游市場交易規模約同比增加了( )
A.132% B.63% C.104% D.37%
1. 【答案】D。中公解析:由材料可知,2016年同比即為與2105年比較,所求為
2.2015年第四季度在線餐飲外賣市場交易規模占全年交易規模的比重約為( )
A.21% B.28% C.37% D.49%
中公教育相信通過以上兩個題目的練習,備考的小伙伴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掌握同比、環比之間的差別與聯系,在復習資料分析時要進一步注意一些概念上的細微差別,以答題的精確度。祝君,一舉“”!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