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規范在線教育健康發展
【熱點背景】
據,2019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超過2600億元,中小學生在線教育用戶將達到8000萬人,發展潛力巨大。然而,隨著互聯網教育應用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過多過濫、平臺壟斷、有害信息傳播等問題。英語每日口語打卡、暑假語文朗讀打卡、安全知識學習、班級通知發布、小志愿者信息上傳……學生家長手機中有多款老師要求下載的App,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功能。有的需要完成日常作業,有的注冊過一次后便再沒用過。有關部門針對教育App亂象也開展過專項整治行動,查處了“互動作業”“同學幫”等10余個違法違規平臺,下架了兩百余款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應用。但教育App亂象并沒有因此而收斂。
近日,教育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重錘出擊,覆蓋各學段教育和各類教育App,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
【模擬試題】
英語每日口語打卡、暑假語文朗讀打卡、安全知識學習、班級通知發布、小志愿者信息上傳……學生家長手機中有多款老師要求下載的App,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功能。有的需要完成日常作業,有的注冊過一次后便再沒用過。這些App不僅給家長帶來困擾,因為夾雜不良內容和商業廣告還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對此,你怎么看?
【中公解讀】
教育App是“互聯網+教育”的有效嘗試,同時,教育App亂象凸顯了我國教育部門還存在嚴重的監管問題。為給孩子一個干凈的網絡學習環境,教育App的管理還需多方努力。
在教育移動化的現實大趨勢下,教育App確實給教育帶來了很多便捷。比如,助力了學生學習,方便了學校管理,也有助于家長群體更及時獲取相關信息,以及更好配合學校教育學生等。但是,更要看到,隨著教育移動化的發展,也呈現出了很多棘手問題。
首先,教育App過于泛濫。有少數學校開發引進的APP超過了20個,甚至連打熱水、跑步都不得不下載使用App。其次,有的中小學教育APP,還號召學生拉人頭拿提成,也有媒體發現,不少打著學習名義的教育App,不僅成了“抄答案神器”,也充斥著大量的游戲等內容,甚至還存在很多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內容。從現實效果來看,這些魚目混珠的教育App,不僅沒有給學生帶來更優質的學習服務,反而成了學生成長中的新隱患。
教育APP之所以會衍生出這么多的問題。最核心的就是很多教育APP開發商的初心不正,其根本不是為了給學生和學校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而是打著教育的旗號牟利;當然,教育App亂象也和教育App管理困難、工作量巨大以及教育部門對于教育App的監督管理落實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可執行依據相關。
為了不讓教育App不成為孩子“學壞”的窗口,真正發揮教育App的價值。我們的管理道路任重道遠。第一,明確準入程序,供給質量。教育App的準入門檻,細化準入細則,在源頭處教育App質量;第二,壓實主體責任,規范應用管理。壓實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教育App推薦、選用及運維中的責任。確保教育應用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所,切實給孩子一個綠色的教育App;第三,健全管理體系,促進健康發展。細化管理規定,明確政府以及學校的責任范圍,各個主體能夠切實擔起責任;第四,加強支撐,確保落地見效。從技術規范、信息素養、采購機制等方面,為引導規范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配套環境。
備注:以上資料來源于網絡
原標題:在線教育,治理須“在線”
來源:人民時評
網址: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10/09/nw.D110000renmrb_20191009_3-05.htm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