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廣東省事業單位集中招聘高校畢業生韶關(樂昌市)考區筆試合格分數線和資格復審通知
根據《廣東省事業單位2025年集中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及有關規定,現將廣東省事業單位2025年集中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韶關(樂昌市)考區筆試合格分數線和資格復審等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筆試合格分數線
根據《公告》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經研究,劃定樂昌市事業單位筆試合格分數線為60分。
二、資格復審對象
按招聘人數1:5的比例,在筆試成績合格的考生中,根據筆試成績由高到低順序確定資格復審對象(詳見附件)。
三、資格復審時間、地點和聯系電話
1.資格復審時間:2025年5月6日-7日(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
遞補人員資格復審時間:2025年5月8日(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
2.資格復審地點:樂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局二樓會議室(樂昌市公主下路70號),聯系電話0751-5553318。
四、資格復審所需提供的資料
1.《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報名表》(考生從報名系統自行雙面打印并手寫簽名);
2.二代居民身份證;
3.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內地高校畢業生同時提交學信網學歷、學位驗證信息復印件,留學回國人員需提供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函等有關證明材料。暫不能提供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的2025年應屆畢業生,須提供學生證、畢業生就業推薦表;
4.若所學專業未列入《廣東省2025年考試錄用公務員專業參考目錄》(無專業代碼),考生選擇專業目錄中的相近專業報考的,所學專業必修課程須與招聘崗位要求專業的主要課程基本一致,并提供畢業證書(已畢業的)、所學專業課程成績單、課程對比情況說明及畢業院校設置專業的依據等材料;
5.崗位要求“具有2年以上相關工作經歷”的,提供勞動合同和社保清單;
6.崗位要求具有職稱、職業資格的,提供相關證書;
7.崗位要求為“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的,提供黨組織關系證明;
8.報考面向“基層服務項目人員”專項招聘崗位的考生,需提供相應證明材料(詳見《公告》報考指南第5條);
9.崗位及《公告》要求的其他材料。
以上各項證件、證明等材料均需提供原件及A4紙復印件各1份,審核后《報名登記表》留下原件,其他保留復印件退回原件。
五、資格復審要求
1.資格復審對象應在指定時間內帶齊相關材料到指定地點進行資格復審,不按時進行資格復審的,視為自動放棄,不得參加面試。證件(證明)不全且不能在資格復審結束之日前補全的或與招聘條件不符的,取消面試資格,不得參加面試。
資格復審合格的,方能列為面試對象,參加面試。如出現資格復審不合格被取消面試資格的,可從報考相同崗位且筆試成績合格的考生中按筆試成績從高到低依次遞補。請未進入資格復審但筆試成績合格且排名靠前的考生準備好有關資格復審的材料,并注意保持通訊暢通,以便出現遞補時能及時聯系。無法聯系或逾期未能提交資格復審材料的,視為放棄遞補資格。
2.資格審查貫穿公開招聘全過程,考生應遵循誠信報考的原則,如面試、體檢、考察、公示以及辦理聘用手續等后續階段發現不符合招聘條件或提供虛假材料的,隨即取消考試或聘用資格,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3.本人不能到現場參加資格復審的,可委托他人攜帶本人和受委托人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本人簽字的書面委托書以及資格復審相關材料代審。
六、其他事項
(一)請入圍資格復審的考生近期保持通訊暢通。
(二)面試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體檢、考察等事宜,將在樂昌市政府公眾信息網發布,請考生持續關注樂昌市政府公眾信息網。
點擊查看>>>
廣東省事業單位2025年集中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韶關(樂昌市)考區進入資格復審人員名單
樂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局
2025年4月24日
原標題:廣東省事業單位2025年集中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韶關(樂昌市)考區筆試合格分數線和資格復審的通知
文章來源:http://www.lechang.gov.cn/zwgk/rszk/content/post_2738821.html
(責任編輯:李明)
- 2025國家統計局在京直屬企事業單位招聘應屆畢業生筆試公告
- 2025年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司法局招聘司法協理員報名條件
- 2025河南省事業單位招聘聯考平頂山市核減、核銷崗位情況公示
- 2025年上半年重慶市區縣事業單位考核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報名統計(0424)
- 2025廣東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下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面試人員名單、面試及體檢安排公告
- 陜西事業單位聯考多久出成績
- 2025年上半年重慶市區縣(含兩江新區)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報名統計(0424)
- 2025年廣東省事業單位集中招聘高校畢業生韶關(樂昌市)考區筆試合格分數線和資格復審通知
- 2025黑龍江哈爾濱(春季)民兵教練員招聘筆試通知
- 2025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區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有關情況說明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