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通識雜談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讀書無用論,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覺得上大學沒有用,大學的學風不好,教授水平不高。所以這種論調說準確些應該是:讀國內的大學無用。農村有些人會覺得與其讀了四年混混日子出來找不到好工作,不如早點進入工作崗位積累專長。城市里有實力又重教育的家庭則會不遠萬里,重金投入,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這兩種人之外,那些重視教育又沒有資本留學的青年就必須在國內的大學里讓自己學有所得,說白了就是自學。這并不是說大學的課程必然無用,只是從古至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離不開自學,特別是從事社會工作的人,比如公務員。
自學就涉及到自學的方案,有的人雄心勃勃,學文史的就抱定經典,能在深山幽泉之邊隱居起來,啃讀古籍,美其名曰打牢基礎,然后再去接觸新鮮的時代潮流。這是一種前后倒置的做法。事實上,通識是專識的基礎,新學是舊學的基礎。特別是政治、經濟這些學問,尤其重在分析當下時事。習近平在黨校講話時說,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這里的仕者要為的“學”,其實就是通識。沒有通識的人,辦事一定會失敗。比如王安石,他想借用傳統的理念來推行改革,于是注《周禮》,著《字說》,他的文章也傲睨漢唐,這些都表明他稱得上是位有專門學問的人。而他的改革之所以推行不下去,其實就是缺少通識,他不曾深入了解當時的世事人情、社會規律,推行的政策不適用,所以失敗。
不過,關于到底什么是通識,卻有不少誤解。比如語文,本來對人的用處一是說話能很好地表達,寫文章能言之有物下筆有神。二是看文章能理解其中的意味,古今中外的書籍都能無障礙閱讀,獲得一種閱讀的快樂。但是現在有很多學術文章,特別是翻譯引進的哲學政經類作品,又長又澀。作者和譯者大概是以為文章長就是道理貫通,用語生澀就是道理深刻。其實,長文往往是堆積重復而已,這不能叫做貫通;而那些生僻的詞句和古怪的語法,也僅僅是生僻古怪而已,與道理深不深刻毫無關系。
(責任編輯:李明)
- 2025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招聘擬聘用人員公告(第二批)
- 2025山東泰安市東平縣招聘教師、面向泰安市就業公費(委培)師范生面試成績及總成績公告
- 2025山東棗莊市滕州市中小學招聘教師筆試有關公告第2號
- 2025山東濟南市天橋區教育和體育局所屬學校招聘進入考察體檢范圍人選公告
- 2025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和體育系統專項招聘公費師范生面試方案
- 2025黑龍江伊春市烏翠區招聘教育系統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入體檢考察階段人員遞補公示
- 2025貴州六盤水市第一中學擬引進人才名單公示
- 2025年湖南永州道縣普通高中引進急需緊缺人才20人公告
- 2025赤峰市紅山區第二次“綠色通道” 引進教師5人公告
- 2025年度周口項城市公開招聘幼兒園教師176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