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練習題三
單項選擇題
1.教育的基本構成要素包括( )。
A.教師、學生、教材 B.教師、學生、教學方法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 D.教育者、學習者、教育影響
2.個體身心發展過程中,身高和體重有兩個發展的高峰,說明個體發展具有( )。
A.順序性和階段性 B.穩定性和可變性 C.不均衡性 D.整體性
3.下列有關《學記》中的教育思想對應不正確的是( )。
A.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B.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發展性原則
C.君子之教,喻也——啟發性原則
D.長善救失——因材施教原則
4.課程是指各級各類學校為了實現培養目標而開設的學科及其目的、內容、范圍、活動、進程等的總和。它主要體現在( )。
①課程計劃 ②課程標準 ③課程實施 ④教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個人品德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 )是整個中學階段學生品德發展的最顯著特征。
A.矛盾性 B.沖突性 C.獨立性 D.自主性
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教師經常用這首詩鼓勵學生珍惜時光、努力學習。這是為了鍛煉學生意志品質的( )。
A.自覺性 B.果斷性 C.堅韌性 D.自制性
7.冬天上學,某學生既害怕寒冷不愿起床,又怕因遲到受到老師的批評,由此產生的沖突是( )。
A.雙趨式沖突 B.雙避式沖突 C.趨避式沖突 D.多重趨避沖突
參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校教育的三要素。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的活動。學校教育的三要素主要有:
①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的人,包括學校教師,教育計劃、教科書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與活動的其他人員,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學習者),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既包括在學校中學習的兒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種成人教育的學生。
③教育影響,連接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紐帶或者說中介,包括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內容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書以及相關的電視影像資料、報刊、廣播等信息載體以及教育環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筆、多媒體、教師的語言等。
選項ABC僅對應學校教育三要素中的一部分,說法錯誤。故本題答案選D。
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順序性、階段性、不均衡性、互補性、個別差異性。其中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的發展過程;階段性是指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不均衡性是指個體內部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個體內部不同方面在不同發展時期具有不均衡性。故本題選C。
選項A,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的發展過程。階段性指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
選項B,穩定性是指處于一定社會環境和教育中的某個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兒童,其身心發展的順序、過程、速度都大體相同。差異性是指在不同的環境和教育條件中,同一年齡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是有差異的。
選項D,整體性是指學生是一個整體的人,以其整個身心投入教學生活,并以整個身心來感知、體驗、享受和創造這種教學生活。
由題干“身高和體重有兩個發展的高峰”可知是描述的不均衡性,故答案為C。
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學萌芽階段的代表著作《學記》中的教育思想。
選項A,“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指按照時序進行,必須有正式的課業,課后休息時也得有課外練習。該句話體現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原則,A項對應正確。
選項B,“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指教師雜亂地施教,學生不按順序學習,會使學生頭腦混亂不知所措。該句體現了循序漸進原則,強調教師教學要有系統性,學生學習也要有系統性。而發展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由于傳統教學強調其內容與方法的可接受性,故歷史上多稱為可接受性原則或量力性原則。但為了應對突飛猛進的社會發展的挑戰,現代教學則注重促進兒童的發展,因而改稱發展性原則更能反映其實質。B項對應不正確。
選項C,“君子之教,喻也”中“喻”就是啟發、誘導,指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曉喻,讓人明白道理。此句體現了啟發性原則,指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C項對應正確。
選項D,長善救失指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并且能引導學生糾正自己的失誤過錯。該句話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別差異出發,針對每位學生的優缺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發展。D項對應正確。
綜上所述,本題答案選擇B。
4.【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內容的三種文本形式。我國中小學課程主要由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材等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也是課程設計的三個層次。
(1)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學科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并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2)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它體現了國家對每門學科教學的統一要求,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與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3)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教輔服務包、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其中教科書和教輔服務包是教材的主體部分。
此外,課程實施是指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課程能否有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能否為學習者接受,從而促進其身心發展,都須通過實施才能得到答案。不合題意故排除。
綜上所述,本題答案選擇B。
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學生的品德發展。在整個中等教育階段,中學生的品德發展日益迅速,他們處于倫理性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是社會公民道德的初步成熟階段。其中,獨立性是整個中學階段學生品德發展的最顯著特征。中學生的品德發展雖然具有矛盾性和沖突性的一面,但是他們的品德結構的心理成分也表現出逐步完善和逐步穩定的特點。因此,獨立性是整個中學階段學生品德發展的最顯著特征,在品德發展的過程中更加關注自我道德修養的,品德結構更加完善。所以,C項說法正確。
6.【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意志品質。意志的品質包括: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性。
選項A,意志的自覺性是指對行動的目的有深刻的認識,能自覺地支配自己的行動,使之服從于活動目的的品質。
選項B,意志的果斷性是指一個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決定和執行決定方面的意志品質。
選項C,意志的堅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動中能否堅持決定,百折不撓地克服困難和障礙,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質。
選項D,意志的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方面的意志品質。自制性強的人,在意志行動中,不受無關誘因的干擾,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堅持完成意志行動。同時能制止自身不利于達到目的的行動。
題干中“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句話是指把今天的事放在明天來做,總是明日又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么只會空度時光,永遠一事無成。即表明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有深刻的、正確的認識,并且能夠自覺支配自己的行為,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避免拖延,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所以,這句話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意志的自覺性,本題答案選擇A。
7.【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動機沖突的類型。常見的動機沖突包括:雙趨沖突、雙避沖突、趨避沖突和多重趨避沖突。
選項A,雙趨式沖突是指同時并存兩種能滿足需要的目標,他們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選擇其中之一時所產生的動機沖突。
選項B,雙避式沖突是指同時遇到兩個力圖回避的威脅性目標,但只能避其一所產生的沖突。
選項C,趨避式沖突是指同一目標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時又不得不回避,從而引起的沖突。
選項D,多重趨避沖突即對含有吸引與排斥兩種力量的多種目標予以選擇時所發生的沖突。
題干中,寒冷與遲到對于學生來說是兩個都力圖回避的目標,但是只能回避一個,因而產生的動機沖突屬于雙避沖突。所以本題答案選B。
(責任編輯:李明)
- 2025年安陽市文峰區(高新區)公開招聘教師面試成績及總成績公告
- 2025貴州江口縣銀齡計劃教師招募公告
- 2025貴州湄潭縣茶城小學見習教師招聘簡章
- 2025遼寧阜新高等專科學校招聘教師成績查詢公告
- 2025江蘇連云港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招聘教師成績公布
- 2025年8月廣東廣州市天河區智谷第一實驗學校招聘編外聘用制專任教師考試總成績公告
- 2025福建福州福清市教育局第二輪教育人才參加面試人員名單及面試考核有關事項通知
- 2025江西新余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擬聘人員公示
- 2025廣東韶關市南雄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及選聘擬聘人員公示(一)
- 2025海南萬寧市招聘中小學緊缺學科教師資格復審結果、進入面試人員名單及面試公告(第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