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考行測技巧:可能性推理中常見論證結構
從歷年國考行測考察內容來看,判斷推理題占了較大的比重,尤其是可能性推理幾乎是每年必型。然而大多數考生面對可能性推理往往是不得其法甚至還有的考生居然還在憑感覺去判斷選項到底是加強還是削弱,活生生的把一個邏輯題做成了言語理解題。為了避免考生在今后的職測中踩雷,今天中公教育就為大家分享一種行測可能性題目的做題技巧——分析論證結構。
根據題干特征我們可以把常見的論證結構分成四種情況:知果求因、知因求果、因果共存、只有結論型。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第一種類型—知果求因。所謂知果求因,顧名思義就是題干已知一個事實A,推測事實B是事實A發生的原因。例如:小明今天上課不在狀態,我推測這是由于他昨晚熬夜了。削弱方式:另有他因、否定此因、切斷因果聯系。加強方式:肯定此因、排除他因、建立因果聯系。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個例題一起來嘗試一下用分析論證結構解題:
一份對北方某縣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調查顯示,大部分患者都出生在冬季。專家指出,其原因很可能是那些臨產的孕婦營養不良。因為在這一年最寒的季節中,人們很難買到新鮮食品。
以下哪項為真,能支持題干專家的結論?
A.調查中相當比例的患者有家族遺傳病歷史
B.在心臟病患者中,先天性心臟病只占很小的比例
C.與引起心臟病有關的心血管區域的發育,大部分發生在產前一個月
D.新鮮食品與腌制食品中的營養成分對心血管發育的影響相同
【答案】C。中公解析:題干論證結構為知果求因,結果是冬季患病,推測的原因是營養不良。A選項,另有他因,是由于遺傳導致的;B選項討論的是先天性心臟病在所有心臟病患者中的占比問題而題干討論的是患病原因,所以是無關項;C選項,產前一個月心血管發育,即冬季的前一個月,因此大概率是寒冷天氣新鮮食品少導致營養不良,建立前后因果聯系,所以是加強項;D選項,心血管發育與食品新鮮程度無關,直接削弱結論,否定此因。因此本題故選C。
通過上述講解希望對大家在國考行測備考有所幫助,中公教育同時也祝愿各位考生快人一步,踏上成“公”之路。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