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寫作指導:從“無從下筆”到“筆下生花”
在備考公務員的漫漫長路上,申論議論文一直是眾多考生心中的“攔路虎”。面對給定的主題,如何搭建起邏輯清晰的框架?怎樣用豐富的論據和深刻的論述來支撐觀點?今天,就為大家揭開申論議論文備考的神秘面紗,助你在考場上妙筆生花。
一、深度剖析題目,把握立意
審題是申論議論文寫作的關鍵第一步,這一步直接決定了你文章的方向是否正確。拿到題目后,要逐字逐句分析,找出核心關鍵詞、限定詞以及題目要求探討的話題范圍。比如,題目要求圍繞“城市發展中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展開論述,這里“城市發展”是背景,“文化傳承與創新”就是核心,你需要在二者的關聯中尋找立意,思考文化傳承與創新如何推動城市發展,以及城市發展又對文化傳承創新提出了哪些要求等。可以通過在草稿紙上羅列關鍵詞、梳理關系圖的方式,幫助自己快速理清思路,確定文章的中心論點,確保立意、不偏題。
二、搭建邏輯框架,構建文章骨架
一個清晰合理的框架是議論文的“骨架”,支撐起整篇文章的內容。常見的議論文結構有“總分總”,開頭提出總論點,中間設置2-3個分論點進行論證,結尾總結升華。分論點的設置要遵循一定邏輯,如從個人、社會、國家的層面層層遞進,或者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順序展開。例如,在論述“科技創新推動社會進步”時,分論點可以分別為“科技創新是生產效率的關鍵(是什么)”“科技創新是解決社會發展難題的動力(為什么)”“加大科研投入、培養創新人才以促進科技創新(怎么辦)”。每個分論點都要有明確的段首句,讓閱卷老師一眼就能抓住你的論證思路。
三、積累豐富素材,充實文章血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是議論文的“血肉”,能讓文章更具說服力和可讀性。素材來源廣泛,日常的時政新聞、政府工作報告、官方媒體評論(如人民日報、新華網等)都是的素材寶庫。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像鄉村振興中的產業發展案例、數字經濟在城市治理中的應用實例等,這些真實的事例既能作為論據論證觀點,又能體現你對時事的關注和思考。同時,積累一些名言警句、政策法規,在論述時恰當引用,為文章增添文采和性。比如,在論述生態環境保護時,引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簡潔有力地表明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理念。
四、強化論證方法,文章深度
掌握多種論證方法,能讓你的論述更加深入、精彩。舉例論證通過具體事例增強說服力;對比論證將正反兩方面進行對比,突出觀點;假設論證通過假設情境,從反面論證觀點的正確性。如在論述“誠信是企業發展之本”時,可以列舉誠信經營的企業發展壯大,如華為堅守品質與誠信贏得市場,而一些企業因失信陷入危機的案例進行對比;再假設如果所有企業都不講誠信,市場將陷入混亂,以此強調誠信的重要性。多種論證方法靈活運用,使文章論證更充分、邏輯更嚴密。
申論議論文備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積累、練習與反思。只要按照上述方法,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自己的審題立意、邏輯架構、素材運用和論證能力,相信在考場上,你一定能寫出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議論文,向著公務員的夢想大步邁進!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