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范文:加強基層治理 完善社會治理
“治邦,重在基層”?;鶎邮巧鐣卫淼幕A“細胞”,基層治理的效果直接關系著國家的治理水平。只有練就“繡花功夫”,進行嚴要求、深加工,才能激活基層治理這一“神經末梢”,使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加強社會治理,核心是人的治理。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執政理念亦是“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見,黨和政府想要切實轉變社會治理思路,關鍵是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因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貫徹始終,在思想觀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風等方面充分尊重群眾、貼近群眾、依靠群眾、保護群眾,必須認真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廣大民眾謀福,增強民生幸福感。
加強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體制問題可謂是歷史遺留問題,我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官本位思想根基深厚,成為了現代社會的發展之弊。當前,官本位的觀念依然嚴重,職能上的不良現狀層出不窮,再不進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就可能“審”歪市場經濟,甚至“審”沒了黨和政府的威信。在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中國的今天,改變官本位觀念,克服政府職能上“錯位”、“缺位”、“越位”現象勢在必行。因此,創新社會治理,必須進行體制創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廣大黨員干部要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先鋒模范和帶頭作用,帶著對群眾深厚的感情開展工作,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誠心誠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在為人民群眾服務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加強社會治理,根本在法治治理。習總書記強調,“要強化依法治理,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城市治理頑癥難題,努力形成城市綜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鄙鐣卫肀M管要“有情”,但也要“有理”,這里的“有理”也就是要合理合法。遵守法律是社會治理底線,需要剛性手段約束。然而,現實工作中少部分干部存在著在其位不謀其政,導致某些領域出現“監管真空”,亦或是暴力執法現象屢禁不止,可謂法律意識淡薄。這不僅挑戰法律的性,還會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也會擾亂社會秩序。可見,社會治理離不開法治,需要執法者增強法律意識,加強監管,緊守法律底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展望新征程,逐夢新時代,我們必須廣泛引導社會組織、群團組織、人民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激活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夯實基層基礎、治理效能中驅動中國號這艘巨輪乘風破浪奮勇前行。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