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陜西教師招聘面試-初中美術試講逐字稿
《藝術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逐字稿
(一)趣味情境導入
上課, 同學們好,請坐。
大家認識屏幕上的這幅作品嗎?嗯!沒錯,正是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那同學 們知道這幅作品背后的小故事嗎?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展出時 ,現場一位德軍將領 問畢加索:“這是您的杰作嗎 ”?畢加索回答道:“不,這是你們的杰作 。”
同學們,誰能說一說 ,這幅作品描繪的是什么場景?我聽到有同學說是戰爭的場 景 。那為什么畢加索會這樣回答呢?這位同學說因為這是由德軍發起的戰爭 。正如這 位同學所說 ,1937 年,德國法西斯炸毀了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激起現代美術大師畢 加索的極大憤慨, 因此立即創作了這一享譽世界的巨幅作品 。畢加索采用象征性的手 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戰爭的罪惡和法西斯的暴行,深刻表達了對戰爭的控訴。
由此可以看出,美術作品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呢?今天我 們就一起走進新課《藝術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二)作品內容識讀
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的藝術作品 ,大家請欣賞屏幕上的《蝦》《開國大典》 《夜間咖啡館》《拜克托瓦爾山》等作品,說一說這些作品都描繪了哪些形象或場景? 老師聽到同學們說有動物 、重大事件 、生活場景 、 自然景觀等 。那么作品中的這些形 象或場景是否真實存在?這位同學說,像咖啡館等場景是真實存在的 ,而蝦的形象是 藝術家結合了自己的構想創作出來的。
那同學們 ,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現實生活中沒有發生這一事件 ,藝術家能創造 出這樣的作品嗎?它說明了什么?我聽到大家討論的十分激烈,想必這個問題大家有 很多不同的見解,那么老師來給大家總結一下,其實現實生活為美術創作提供了不竭 的源泉,藝術家創作的原型從生活中來 ,經過藝術家篩選和創造加工產生新的藝術形 象。
(三)形式語言審美
大家請看 ,大屏幕上展示的是齊白石作品《蝦》 ,除此之外老師還帶來了裝有蝦 的小魚缸發給每個小組 ,大家對比觀察魚缸中真實的蝦和齊白石作品中的蝦,數一數 生活中的蝦有幾對足?嗯!我聽到大家異口同聲的說有 8 對 。那么齊白石筆下的蝦有
幾對呢?大家說有 5 對 。誰知道齊白石老人為什么選擇了 5 對足進行表現呢?我們請 三小組的代表來說一下,非常好!她說這樣能夠使蝦的姿態更靈活 。沒錯 ,齊白石重 點表現了 5 對足,使蝦顯得足多而富有動感。
接下來 ,老師將齊白石《蝦》 的局部放大圖片 ,大家繼續觀察作品中墨色最重的 部位在哪里?有同學說是眼睛,那齊白石這樣描繪的意圖是什么?靠窗的這位同學你 來說 ,嗯!很好,她用傳神二字來形容 ,非常的貼切 ,齊白石用濃墨點睛,使蝦的眼 睛極其有神。
為了深入了解這位藝術家的藝術特色 ,我們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齊白石 是如何通過墨色來表現逼真靈動 、通體透明的蝦的?我看到第一小組的代表馬上舉起 了手,你來總結一下,非常好!這位同學總結的十分全面,她說道 ,齊白石畫的蝦運 用簡練多變的筆墨創造出高度典型化的藝術想象 ,既是鮮活充滿生命力的蝦 ,又能使 人感受到蒼勁的筆墨和潤澤多變的墨色,生活與藝術融合在一起,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 四)社會文化理解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過的很多藝術作品的創作靈感都是來自于生活,請談談藝術 與生活的關系 。嗯!大家說的都很好 ,老師給大家總結一下 ,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 是社會生活在美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 ?,F實生活為美術創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但 美術作品不是機械地反映社會生活 ,而是經過畫家的提煉 、加工 ,能動地反映生活, 因而美術作品又高于生活。
那么你認為美術作品的產生需要哪些方面的條件?你對美術家的創作活動應抱 什么態度?小組成員互相討論一下 ,我聽到大家討論的十分激烈 ,二小組的代表你來 說說你們小組的看法,很好,他說藝術家的生活經驗 、思想觀念 、創作激情等方面都 是美術創作的必要條件 。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經過藝術家的提煉 、加工、再創造 而形成的,體現了藝術家對于生活的理解與感悟 ,我們應該以尊重藝術的態度尊重每 一位藝術家。
(五)方法歸納應用
大家繼續欣賞多媒體上的《夜咖啡館》《拜克托瓦爾山》《開國大典》 以及與之 相對應的實景照片 。大家今天都是“評論家”,結合作品談談你對美術創作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的理解。
這位同學觀察的十分仔細 ,她發現《開國大典》 中對于城樓 、毛主席等作了藝術
化的處理,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現了開國大典這一歷史事件,體現了藝術源于生活又 高于生活。
(六)小結升華作業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 ,我們了解到 。任何美術創作都源于我們的生活 ,即使 有一些作品我們不能一眼就看出它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聯,但它們都是從我們生活 中得到了靈感和啟發而創作出來的。
美術創作是一個充滿艱辛和智慧的創造性勞動 ,它豐富了人類的精神和生活內涵。 我們應該為創作它的藝術家點個大大的贊 ,尊重藝術家創造的成果。
課后 ,我們可以去畫廊 、美術館等欣賞藝術家們的作品,記錄他們的創作題材以 及創作技巧,再次理解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今天的課已經接近尾聲 ,我們下節課再見 ,下課!
(責任編輯:李明)